p69葉明功


藥學系六十九期(P69)
畢業於民國75年水源校區,共有七位同學分別為
黃治興(港僑;圖第一排右一)、
葉明功(陸軍;第一排左二)、
楊雨清(三峽預醫所;第一排右二)、
廖國隆(陸軍;第一排右三)、
吳鎧廷(海軍;第二排右二)、
王樹和(韓僑;第二排左一)、及
劉武龍(陸軍;第一排右一)。

畢業後發展:
黃治興回香港就讀醫學院從醫。
葉明功經國防藥學所77年碩士班第一期畢業,英國諾丁罕藥學院1995年博士畢業,經三總藥學部總藥師、資深藥師、供應組組長至調劑科主任迄今。
楊雨清於三峽預醫所,經派送英國短期進修,由研究員升至組長上校退伍。
廖國隆經陸軍各基層歷練少校退伍,目前在診所服務。
吳凱廷經海軍基層歷練後,於國防部醫務所少校退伍。
王樹和經仁仁藥廠發展製藥生產藥師十數年後,目前服務於台電聯合門診藥師。
劉武龍一直於三總核醫部服務,少校退伍後,目前為儀器公司專業經理。

--------------------------------------------------------------------------
葉明功(p69)簡述研究重點與成果

組別:工業藥學與基礎教學研究
受推薦校友提供單元素材者姓名:葉明功
學歷:大學: 國防醫學院藥學系75年班畢業P69
碩士: 國防醫學院藥學所77年碩士班第一期畢業
博士:英國諾丁罕大學藥學院1995年博士班畢業
經歷:三總藥學部總藥師、資深藥師,供應組組長、調劑科主任

生物科技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快速發展,目前已是最耀眼的明星工業。而生物科技在醫藥方面的應用,對醫療也產生相當大的衝擊,更是很多新興國家公認的主導性工業,也是我國重要的主導性工業。生物製劑之開發,在醫藥生物科技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也是藥學研究的重點。
本研究室研究及發表一系列新的微粒輸藥系統,含新穎製程、機轉探討、及新式體內外評估等,本研究室發展出之成熟技術含製備生解性微球載體。此載體可含療效成分如疫苗、藥物、基因等,給藥方式有口服、注射、或肺部給藥等,研究中採用W/O/W; W/O/O溶媒萃取揮發法及噴霧乾燥法製備,這些載體在本研究室系列研製中深入的研究製劑形成之機轉,建立體外安定性的評估技術。評估製劑之物化性質,探討製劑其製程之影響因子,經由體外溶出試驗評估製劑之釋出特性,以建立最佳化製劑之配方。選用不同添加物以增進使用之療效,改變微粒表面性質期能長時間滯留在體內以產生較佳的作用,並開發療效評估的動物模式及佐以動物模式驗證體內療效及檢測配方優劣。最近幾年進一步將技術推展至奈米級製藥,朝標靶化、分子化、及無菌製程開發。
總體而言,本研究室研究之目的為探討影響微粒或奈米粒製劑機轉並研發生物製劑,如口服及長效注射疫苗、奈米銀燙傷敷料及長效紅血球劑型等,經由製劑之研究增進口服疫苗之口服效率、抗原保護作用、及增強免疫反應,奈米銀燙傷敷料及長效紅血球劑型則可應用於軍陣醫學,建立微粒及奈米技術開發新劑型及各式製劑之製備技術,不只可直接提供生物製藥使用,此項技術亦可應用在其他藥物製劑開發。
----------------------------------------------------------------------------------------
冬季號第23期 2007 73 
Chat Room 談天說地

■葉明功/P69榮民藥廠與藥學系四十五個春秋之回顧
民國95年元月民營化走過四十五個年頭,也寫下了台灣製藥產業史上重要的一頁。一路走來,榮民藥廠的一切經營發展與母校藥學系充分合作,完全秉持自給自足,以廠養廠,以廠擴廠的精神,為母校藥學系建立在國內各大醫學院中所沒有的設備完善的學生實習藥廠,並為台灣製藥工業推動優良製藥規範(GMP)做出具體貢獻。催生榮民藥廠的是,當時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王紀民,後來成為榮民藥廠第一任廠長,帶領榮民藥廠走過草創時期的艱辛歲月。當年用鐵皮搭建而成的母校藥學系實驗室,就是榮民藥廠的發源地。榮民藥廠的起步,母校藥學系付出了很多的心力,可說是廠系不分的母子關係,有關製藥的技術與設備,全賴母校藥學系的鼎力支援。在榮民藥廠史實的紀錄裡,在母校院長盧公(兼榮民總醫院院榮民藥廠於民國四十九年成立,剛開始借用母校實驗室開始製造藥品,直到九十五年一月一日轉為民營化歷時四十五年。此期間,榮民藥廠的發展與母校藥學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榮民藥廠的發展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民國四十九年在台北市羅斯福路「公館廠時期」。第二階段民國五十年於台北市景美之興隆路建廠, 稱為「景美廠時期」。第三階段民國六十八年在中壢開始建造現代化GMP藥廠,於民國七十二年遷入,稱為「中壢廠時期」,一直持續到民國95年元月民營化後正式劃上句點。從草創時「公館時期」借用母校藥學系的一間實驗室與母校藥學系師生休戚與共,到後來在景美買地興建自己的製藥工廠,奠定製藥基礎,及至遷到中壢,乃擴展成為我國頗具規模的現代化製藥廠,至榮民藥廠與藥學系四十五個春秋之回顧▲ 景美廠時大合照

2007 第23期冬季號74 Chat Room 談天說地長)的支持下,王紀民廠長與當時藥學系系主任劉壽文(P15)在母校藥學系共同商討利用藥學系老師與學生實驗設備製造藥品供應榮民總醫院,造福榮民。旋即,在簡陋的實習工廠裡,開始了榮民藥廠的藥品生產工作。當時劉主任亦擔任總技師,帶領學系老師譚增毅(P23)、黎漢德(P24)、吳文宏(P39)、楊金梅(P39)、鍾柄泓(P40)、賴漢田(P40)及張柏林(P40)等人,全力投入研發、製造與品管技術,協助榮民藥廠的建立。當時,實驗室裡的小型設備,都是遷台時從大陸帶過來的藥學系學生實驗設備,後來卻成為榮民藥廠的藥品生產、品管及研發的僅有設備,並由藥學系老師負責品質檢驗。因而實驗室可以說兼具教育與生產的雙重功能。榮民藥廠在公館廠時期,製造出來的藥品,主要是提供給榮民總醫院。當時榮民總醫院只有台北一家,現在有台北、台中、高雄三家,以及地區榮民醫院十二家。所以榮民藥廠最早叫做「榮民醫院聯合製藥廠」。公館廠時期,母校藥學系實驗室的設備沒有自動化的機器,只有一台學生實習用的簡單打錠機,就是單銃打片機,也叫作「單銃機」,機器運轉一次只能打一錠藥片,產量自然不多,卻是榮民藥廠不可或缺的生財器具。當時生產的藥只有一種,就是「抗肺結核」的藥,無法大量供應給榮民總醫院。除了一台自動打錠機外,其他製藥的過程完全是手工,從混合原料、製粒,⋯到最後數錠、包裝都要仰賴人工。但在母校藥學系的技術指導下,產能逐漸提升,藥廠的訂單開始擴大,慢慢能賺些錢,才有能力在興隆路買地蓋工廠。一直到了民國五十四年才正式更名為「榮民製藥廠」,藥品銷售對象也不再只是榮民總醫院,也開始根據輔導條例承擔起國軍醫療藥品衛材的供應。這就是榮民製藥廠從無到有、自給自足、以廠養廠、以廠擴廠的真實寫照。▲ 第三任廠長譚增毅將軍(P23)▲ 台灣第一部單孔打片機,也叫作「單銃機」▲ 中間者第四任廠長鍾柄泓(P40)日後母校藥學系這些老師在不同時段分別奉派擔任副總技師、生產組長、品管組長、技術組長或技術員等不同職位,負責全部生產、品管與研發工作。從起步開始就負起藥品開發與生產指導的是賴漢田老師,全時投入的他,也是為榮民藥廠打下藥品生產基礎的功臣人物。當時榮民藥廠分成了行政部門與技術部門。行政部門是廠長、會計室、出納,再加上王維政、章恩林、張榮福、趙廣源四位榮民負責生產;技術部門有總技師、技術員,都是母校藥學系的老師。在隨後的幾年中,陸續奉派支援榮民藥廠的藥學系老師還有陳俊仁(P43)、楊行健(P45)、賴金星(P46)、王嘉宗(P49)、蘇慕寰(P61)等人,為日後寫下了「建教合作」的基礎。直到民國七十五年,母校與榮民藥廠才在雙方上級(國防部與退輔會)的核定下,建立正式的「建教合作」關係。在考量企業經營績效與工廠之規模擴大,在早期即有遷建之議,因而曾經先後勘察北投石牌(陽明大學現址)、關渡大渡路、台北三峽與桃園虎頭山等地區土地,但皆未適合建廠之需求,而此期間曾有置土城工業區土地之意圖,但為財源所困而未果。民國五十七年七月台北市行政區域擴大,景美鎮改市,廠區興隆路一帶都市計劃區劃為住宅區或商業區,不得設立工廠而須另覓土地他遷。迄至民國六十八年四月八日,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趙孟公親率譚增毅廠長及有關人員專程前往中壢勘察新竹農場管理使用位於中壢市中山東路葡萄園土地一筆,面積二公頃餘,適宜建廠之用,乃即著手策劃,一方面報請辦理土地撥交手續, 並於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奉核定完成接管,同時進行新廠藍圖設計,自此中壢新廠之策劃開始。第三任譚廠長對新廠的規劃設計,貢獻良多。譚廠長於每日下班後率生產組賴兼組長金星直奔建築師事務所與建築師共同設計新廠藍圖,日以繼夜持續數月,待規劃設計完成,奉核定,遂於民國六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動工興建第一期製藥大樓工程。他有感於歐美先進國家藥廠都已經實施G.M.P,國內正要起步,新廠的興建必須有前瞻眼光。他除了向國際專家請益(邀請時任美國IOWA大學藥學院院長的Wurster博士來台,介紹美國製藥GMP並做出具體建議),並且多次赴歐美各地參加國際會議及考察,再與國內專家學者包括母校藥學系的教授們共商規劃新廠藍圖,其中主要參與者有當時兼任景美廠品管組長的鍾柄泓(後來接任為第四任廠長)以及兼任生產組長的賴金星(後來接任為第五任廠長),為當時台灣藥廠及製藥業奠定了許多製藥建廠GMP指標。爾後第二、三期工程青黴素工廠(Wurster博士建議應為獨立建築物)、衛材大樓、生活大樓、工廠大門、淨水、廢水設施以及附屬工程等相繼先次第開工,至七十二年五月各項建物竣工,自六月十六日起以二週時間順利完成搬遷作業。此時,工廠整廠搬遷,由於當時供應組吳組長新(P37)之事先周密策劃,以及員工充分發揮團隊精神合作無間,得在無缺點、無損失情形下圓滿達成任務。中壢新廠於是誕生,並且開始製藥GMP的正式運轉。榮民藥廠民國四十九年成立時,當時還是母校藥學系的學生也是最後一任廠長賴金星說,「那時在我們藥學系的實驗室裡,常常可以看見榮民伯伯們在小工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榮民製藥廠的前途埋頭苦幹,沒想到後來竟然有機會與這幾位老長輩成為同事⋯⋯」,想當初還只是藥學系裡的一個小毛頭,一晃眼,就跟著榮民藥廠走過了大半輩子並且適逢公職屆齡退休。這也是藥學系與榮民製藥廠休戚與共最佳寫照。(感謝賴金星及江樵熹老師潤稿)▲ 第五任廠長賴金星(P46)

2008元月辦公室留影